當喝普洱茶成為一種風潮后,跟普洱茶相關的人也就越來越多。小編姑且把跟普洱沾上邊的人統稱為“普洱圈兒里的人”,如果把這些人都做一下分類,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一個派別。
1.考據派:上承宋明考據學之余脈,將每個茶品之樹種,產地,季節,制程,存放一一考證,以此斷定茶之好壞。從某些方面來看,還不得不佩服這樣的有心人,問題是有部分人士似乎矯枉過正,粹是在考慮包裝方式,印刷字體,何廠生產,何人訂制,產量如何,拼配方案,葉底形狀。他們說起來真的頭頭是道,何止是廠家那么簡單,連具體之山頭乃至山向,樹齡和樹種都分析得一清二楚呵!甚至可以告訴你每一個小小細節,似乎非此不足以成為懂茶的人。可謂達到格物致知的最高境界!可惜的是,茶葉品質口感幾乎和任何自然及人為的因素都息息相關。總的來說,好的茶幾乎都有共通點,不好的茶卻各有缺點。直到現在能從葉底完全分析茶的人還沒有出世吧?如果說起包裝等附帶因素,造假的人當然也會研究,以此分析茶品更是空中樓閣。
2.地域派:又可分云南派、瀾滄江流域派和古六茶山派。但是這樣的分法更加沒有依憑。傳統產地當然是云南一定區域,可是現在由于普洱茶熱,單是在云南就有許多縣產茶,也不斷有新的古茶資源被發現,強制劃定什么區域才可叫普洱茶并不科學,對很多地區的茶農也不公平。并且不可否認普洱茶雖然是特種茶。具有越陳越好的特性。但也只是六大茶類之一種,實際上靠近云南的邊境國家也有相當多原料是很好的(甚至于超過云南很多地區的原料)。就以云南省全境,喬木中小葉種的茶樹也不在少數。而且現在市面上流通銷售的普洱茶,絕對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別省別國原料生產(這從云南年產量和全國普洱茶年銷量之差就可算出來)。而能分辨出來的人又有多少呢?我認為就算從國際通行的原產地保護做法規范普洱茶定義,標準制程的普洱茶對地域要求也只能是標注了《云南普洱茶》的才需要云南原料。
今天先給大家介紹這兩類普洱圈兒里的朋友,接下來幾天將陸續講到其他派別人朋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