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十九世紀,茶人對普洱茶的品質提高和保管即有研究,《晉洱茶記》中記聯:氣味隨土性而異,生子赤土中雜石者最佳,種茶之家,芟鋤備之,旁生草木,則味劣難售。這說明對茶葉品質的要求,早在裁培時期便有講究,同時,為了保持普洱茶的品質。古人也有“或與他物同器.則雜其氣而不堪飲矣”的警語。
本期《大益》帶您去拜訪一位資深茶友老張。老張家中存茶逾千,新茶、老茶,只要是他嘗過覺得對味的,都會毫不吝惜買上幾片。按他的話說,好茶可遇不可求!遇到好茶,花點錢收入囊中并不難,難就難在怎么照顧她。普洱茶是有靈氣的茶,你怎么對她,她今后就怎么待你。要是讓她不小心沾了些油腥味、煙酒味,她一定會把那些雜味原原本本地還給你。老張喜歡自己存茶,最直觀的好處在于若干年后,且不說市面的零售價己飛漲數倍,單是看著自己用心存儲的普洱茶,喝著也舒心許多。老張向我們介紹了幾個存放普洱茶的基本原則:
第一、存放于干燥通風處。 俗話說:“茶喜蒻葉而畏香藥,喜溫燥而忌冷濕。”若在家中存放普洱茶須置于干燥通風處,因為流動的空氣中氧氣含量較為豐富,有利于普洱茶內含物質自身的轉化,同時也使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加強,加速了普洱茶的陳化。在酶促與非酶促氧化反應的雙重作用下,可促進并加速普洱茶的良性陳化。但要注意普洱茶不宜直接被風所吹,也不能將其掛置在陽臺上,這樣放置的普洱茶,茶氣被吹走、茶味被吹散,飲用起來感覺淡然無味。所以,存普洱茶要有適度流通的空氣,但不能放于風口,雖然轉化較為緩慢,但卻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。
第二、存放時避免雜味串味。 市場流通的成品普洱茶水份一般在8-10%。依照普洱茶的物理特性,它非常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和異味,所以存放環境要清潔無雜味。老張每天晨起都要開窗通風,讓家中的異味盡快消散。
第三、存放時保持相對恒定的溫度。 普洱茶存放的環境溫度不可太高或太低,以當地氣溫為主,不用人為創造,正常的室內溫度就好了。最佳的存放溫度保持在攝氏20-30度之間,太高的溫度會使普洱茶加速發酵變酸。相對來說,春、夏、秋三季普洱茶的變化會比冬天變化快,無論什么時候,普洱茶不可被太陽照射,在陰涼處為好。
第四、存放環境要有一定的濕度。 老張說,現在好的普洱茶都講究“干倉”存放,“干倉”就是指在干爽的環境中存放,忌濕。但太干燥的環境又會令普洱茶的陳化變得緩慢,所以要有一定的濕度。在較為干燥的環境里(如皮膚出現皴裂時),可以在存放普洱茶處放一小杯水,令空氣中濕度稍微增大。但是太過潮濕的環境會導致普洱茶的快速變化,這種變化往往就是“霉變”,令普洱茶不可飲用。7-9月的濕熱雨季,老張都會利用家里空調的控濕能力,隨時保證讓普洱茶存放于良好的濕度環境下。
除了老張介紹的幾個存放原則外,編輯部還找了一些存放普洱茶的注意事項供茶友們參考。
1、如果茶量比較多,可用陶甕或陶缸。陶類制品有通風透氣的特點,非常適合存放普洱茶。缸口也不必密封,蒙上一層牛皮紙遮擋住灰塵即可。每過3、5個月將所儲之普洱茶翻動一下,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 2、新普洱茶買回家后不宜馬上入缸存放,要略透氣。如果新普洱茶存有較重的倉味,可先將其置于通風處,待倉味散盡后再儲存。無味或略有倉味的整筒餅裝普洱茶,可將竹箬拆去,單餅儲藏,也可以撕掉外包紙再儲藏。整筒普洱茶若無倉味,可在竹箬外用宣紙、棉紙或牛皮紙包裹,然后存放。這些包裝紙有調節作用,可以擋住外界過多的濕氣。 3、如有幸買到陳年老茶或古董級普洱茶這種普洱茶已具有“陳氣”,收藏時不必再通風醒茶,放在包裝盒中即可,想喝隨時取飲,茶質、茶氣并不見損。還可以將陳年老茶放入瓷罐中收藏,如為整筒購買,則包裝的竹箬、紙張不要拆去,以護其氣。瓷罐呈半密封狀態,能持續保持老茶香氣與活性。 4、對于即將飲用的緊壓普洱茶,可先將其外包紙去除,整片剝開,拆散,置于陶罐中以除倉味,這種做法被稱為“回潤”或“醒茶”,時間視具體普洱茶品從一周到兩個月不等。醒好的普洱茶還要用紙包好,置于陶罐中以便隨時取飲。
品飲普洱茶其實是一種清雅脫俗的享受,想要盡情體驗好普洱茶的妙處,以合理科學的方法存放普洱茶至關重要。學會了科學存放普洱茶,您的普洱茶就能彰顯益己益人的本性。 |